【专栏】教你如何跳出职场中的必经之“坑”
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有很多坑,有些是必经过程,那要看谁爬出来的快一些;还有些是自己挖的坑,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有坑不要紧,关键在于你是能继续前行,还是就此停滞。
“赵老师,我有一个机会,你帮我看看怎么选。”刘敏一进到咨询室就开始讲自己的想法了,看得出是一个直爽利落的人。她甚至没有容我和她介绍咨询的情况,也没有给我机会询问她的困惑,径直就开始了。
好的,那你就开始讲吧。我一边听,一边进行着快速的信息处理。接下来的25分钟时间里,我一句话都没有说。
刘敏是一个四十岁左右的女士,做财务的,已经在这一行工作了18年了,从基层的会计做到财务经理。5年前,被猎头推荐到了一家大型的上市公司做财务总监,开始做的还可以,但是慢慢发现在公司里有太多的办公室政治,自己也被莫名其妙地卷进了内部斗争之中。在面试的时候被原总经理器重,进入公司之后为回报知遇之恩,刘敏的工作特别卖力。在新旧总经理权力交替的时候,自己被莫名其妙地划到了原来派系的阵营里,新任总经理的态度特别微妙:一方面不好辞退高层管理者,另一方面又处处为难自己。
这些还都能忍,毕竟待遇不错,工作环境不错,自己也还能混下去。但是,最让自己容忍不了的是违规操作。作为一名资深的财务专业人士,刘敏非常清楚自己的底线,这也是每次应聘的时候一定要和雇主沟通的。但是,总经理换了之后,一切都发生变化了。对于现状,刘敏表示无可奈何:争吵经常有,有时候会有作用,但这也不是办法啊。
这时候,机会来了:有一家企业邀请自己过去做CFO。要不要去呢?这就是刘敏找我咨询的直接原因。
刘敏一口气说了很多自己职业的现状,然后,看着我,似乎在期待:您说,怎么办?
“这恐怕不是唯一的机会吧?”我试探道,我的直觉告诉我,问题背后有问题。
“你怎么知道?我去年就开始考虑离开了,所以机会其实很多,这个机会的待遇各方面都还不错,我也和他们的CEO谈过了,大家都觉得挺好。我就是担心啊,会再像这次一样,现实低于期待,我可不愿意这么折腾了。”刘敏开始说起了自己的顾虑。
刘敏说起了更深的一层担心:是不是自己不适合做管理者?是不是自己只能做一个专业人士?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是不是这个机会也不要考虑了?做专业人士会或许比较辛苦,还有没有什么方式能够让自己的职业生涯更长久一些?
“那么,你对自己理想职业状态的期待是什么?”我问刘敏。
“我希望啊,”刘敏抬头看向了天花板,“自己所做的工作得到认可,有成就感。能够和周围的人开心相处,自己获得不断成长和进步,可以吸收一些正能量的、新鲜的东西,还可以成就别人。”
我瞥了一眼她的霍兰德代码测试结果,开头的两个字母是SE。
忽然,刘敏转移了话题:如果做专业的话,我其实是走了弯路的,这几年来,我有很多的机会可以做专业财务人员。只做专业人员,或者去公司做监事,人际关系都会比较简单,薪酬也不低,只需要关注专业就好了。
“现在这份职业,你也做了好几年了,你觉得有什么值得留恋的吗?”既然有纠结,不妨看看是什么。
刘敏叹了一口气:唉,毕竟在这个平台做的也熟悉了,其实,我还是很感恩这个平台带给我的经历。如果没有这个机会,或许,我也不会这么快做到高层管理者,也不会如此迅速地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话说回来,我是不是不适合做管理啊?我的职业生涯规划是不是有问题呢?
看来,刘敏的状态像是一台车陷入了坑里,原地打转,出不来了。
这是一个多么熟悉的问题啊!很多人都对这样的感觉似曾相识:初入职场的时候,搞不清向左走还是向右走,是该做研发,还是该做销售?该做市场,还是该做人力资源?是进入A领域,还是进入B领域?遇到困难的时候又要质疑:我是不是决策错误?没有把握好形势?是不是自我判断不对?接下来的问题就是:我该做管理者,还是继续在专业上发展?遇到问题时,又会质疑:我是不是选错方向了?我是不是不适合做这个?如果不这么做的话,是不是会更好?
这都是坑,而且是必经之“坑”。
掉进“坑”里,先要增加汽车马力。我就和刘敏一起分析了她这几年的职业经历,我问了她几个问题:这份职业带给你的成长是什么?这种成长的最大价值是什么?有哪些是你可能在别的地方学不到的?如果你的职业不是这样发展,那会和现在有什么区别?
有很多时候,我们只顾勇往直前,然后被各种欲望和噪音拉扯着自己的注意力,却从没停下来听听自己。这几个问题当然不是一下子问出来了,一个一个,带给刘敏很多的思考,半小时之后,刘敏的眼睛里分明闪着光:这么说来,这段经历并不是弯路,我有了很多的收获的。如果重新选择,我还是会这么选。
“肯定自己,并不是一种盲目的自信,”我和刘敏分享,“你做出了当时最好的决策,没必要用现在的智慧去惩罚过去的自己,让未来的不得安生。现在的智慧无法创造一个过去的理想国,而是为了积累更多的成长,实现未来的发展的。坦率地讲,你现在的问题和过去无关,是一个你现在需要面对的生涯的‘坎’。”
接下来,我就开始和她讲这个“坎”了。
当一个人在专业上达到专家级别了,就要面对两种选择:一种是继续做专家,把自己打造成一个资深的专业人士,靠专业、技术吃饭,靠自己对于问题的分析、趋势的把握吃饭,靠个人品牌吃饭;另一种就是成为管理者,进而成为经营者,凭借自己对于专业的熟悉,加上自己对于管理、运营、经营的能力,成为一个资源的有效整合、调配、增值的人。这本就是两个不同的路子。专业发展起来的人对于前者更熟悉,需要精进技术、专业,成为牛人。而后者需要从业务关注转向人际和资源的关注,不是死磕,没有绝对,而是利益最大化。
“你遇到的问题就是转型的时候遇到的问题,”我和刘敏分析,“如果希望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和经营者,就要抛弃专业的思维,以更加宏观和全局的视野来看问题,要站在价值利益最大化的角度思考解决方案,这时候就可能会忽略和失去一些专业价值,这是对专业人士最大的挑战。”
“我大概明白了,”刘敏似乎想起了曾经经历过的事情,“如果希望发展成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该如何训练呢?”
方法很多了,找到管理专家或职场老手,会有更好的策略,有两种典型的方式可以训练的:
1、开始做系统化的积累,学习一种系统的呈现和表达。这是一种平时的功夫,要经常练习,但是不能指望有立刻的反馈。可以参加培训,系统学习相关内容,经常做访谈。
2、以实践为导向。每当在职业中遇到一个难题,首先要尝试着把这个问题明确而具体地表达出来,然后再站在管理者、经营者的角度,而非专家的角度,来研究解决方案。时间久了,能力自然就练出来了。
“这么简单?”刘敏忽然又沉下心来,“看似简单,其实,做好真的需要下功夫的。那么,如果不走管理路线呢?现在我遇到这个机会还是管理的位置,如果做专家,我总觉得有点缺憾。”
我看了看时间,差不多可以结束咨询了。
“专家的发展是一根针,你自己的需求却是让生命如夏花般盛开,”我一边画,一边讲,“让你自己的生命更有价值,其实是你希望延长职业生涯的目的。既然,你具有那么多的智力资源,又希望助人,完全可以找到市场交换出去啊,给出知识和经验,收获成就感。比如进入高校,比如开设网络课堂,比如给职场小白介绍经验。”
“哦,这样我就更明白了,甚至选什么具体职业我都不再纠结了!”刘敏似乎一下明白了什么。
职场需要交换,先认识清楚自己真正的需求,然后再去寻找可能的机会,方向自然就清晰了。
掉进坑里的汽车,总是在无助地打转,以至于忽略了自己的目的,会停下来抱怨,甚至会迷茫地一直停下来。这时候,增加动力,然后看清方向,汽车自会快乐飞驰。
结束的时候,我提醒刘敏:注意保持自己的节奏,经常停下来,梳理梳理自己,听听内心,会有新的发现。
赵昂
新精英生涯研发总监,资深生涯咨询师,咨询师督导。国内知名职业发展专家,智联招聘、前程无忧特邀职业规划师,中国政法大学MBA职业导师,北京师范大学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讲师,国家认证生涯规划师(CMT)培训师。拥有IT、媒体、政府部门、教育培训十多年的从业经验,了解多领域职场情况。
阅读他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