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你选择“有趣”还是“有用”?
文/赵晶 新精英生涯规划师
又是一年高考时,作为一名高考的“过来人”和一直以来关注大学生就业及个人成长的“业余爱好者”,忍不住很想吐槽几句。
“长大后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这是在我小学作文里经常出现的一句话;“学这个有什么用?”这是在我读各种课外闲书的时候经常被问到的一句话。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用”绝对算得上一条非常重要的人生哲学。在土生土长的中国宗教—道教中,道长们修炼仙丹并不是为了科学探索,也不是为了探求人生的意义,而是为了自己长生不老;在流传甚广、影响颇深的佛教中,人们为了生儿子而去烧香敬佛,更像是对神明的贿赂,遵循的依然是对自己有用的原则。
对于眼前可见的利益来说,再没有比“有用”更“有用”的了。于是,按照“有用人生”的标准原则,我一路考上好中学、考上好大学,并顺利找到了一份还不错的工作,但却突然有一天发现其实我并不清楚自己的内心究竟想要什么。
以“有用”为标准,也就是按照外部世界的原则来指导自己的生活,是“削足适履”。以这样的方式成长,无论最后结果如何,内心里那个真实的“自我”或者遍体鳞伤,或者越来越模糊、越来越弱小,以至于有些人根本不清楚“自我”为何物。而“有趣”恰恰是自我对于外部世界最积极的回应,看不清自我的人,自然“有趣”不起来。
如果说“有用”的价值评判标准来源于外界、取决于他人,是让自己根据标准格式活成“成功人士”的样子;那么“有趣”的价值评判标准则来源于内心、取决于自我,是让这个绝对限量、不可重来的自己活出它本来的样子。
所以当有人再次跟我说,你想要什么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什么对你最有用的时候,我只有报以最深的祝福,祝福他/她能真正获得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古典老师在他的新书《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中说道:“无用的人生卑微,而无趣的人生悲哀”。
我理解为:一个人既不能活得无用,更不能活得无趣。很多人认为“有用”和“有趣”不可兼得:我是一个理工男,我就喜欢动漫,可是看动漫赚不到钱;我喜欢打乒乓球,可是作为一个业余爱好者,我天天打球也成不了世界冠军;我不喜欢现在的工作,但是它给我提供了基本的生活来源,总不能放弃工作去看动漫、去打球吧……
中国的传统哲学中,还有一条非常重要的人生哲学:中庸。其实就是平衡、就是不走极端。我们为了符合外部世界的“有用”标准而完全放弃自我内心的“有趣”追求不免“悲哀”,但是如果为了追随“有趣”的人生而完全不顾外部世界的评判标准,其结果恐怕也很难真正“有趣”得起来(当然如果你是富二代或许情况会好一点)。
人生既不能无用,更不能无趣。一个人正常的成长过程应该是先有趣,从有趣出发,在外部世界中寻找自己的用武之地。而现实是,一部分人一生无趣;一部分人先有用、再有趣,有趣只是作为有用人生中的点缀;也有一部分人干脆放弃了对有用的追求,只为有趣而活,这部分人有的成为了我们所谓的“天才”,也有的成为了我们所谓的“疯子”。
如何让有趣变成有用?其实也很简单,无非“坚持”二字。上文提到的那个喜欢动漫的理工男是我的大学同学,他放弃了清华非常有前途和有“钱”途的理工科专业,转系到新闻学院一心研究动漫,后留学日本,现在是国内动漫圈子里的知名人士;而那个喜欢打乒乓球的业余爱好者是我非常尊敬的一位老同事,59岁的他因为持之以恒的坚持,从20世纪90年代起就已是乒乓球国际裁判,担任过国内、国际多个乒乓球重要赛事的主裁判(5年前国内的乒乓球国际裁判仅有200余名),并参加了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
送给备战高考的孩纸:有趣而有用的人生,你,值得拥有!
————————————————————————————
如果你拆掉过思维里的墙,那你一定想看看生命里还有哪些可能。
欢迎关注古典老师新书《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
现已经正式上市,当当、亚马逊、京东、天猫…全网预售,请大家给力支持
关注微信号“新精英做自己”获得更多新书内容,免费赠书,书友交流。
欢迎加入“淀粉书友会QQ群”,群号:38142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