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logo
课程与服务 文章 测评 活动
首页 / 最新文章 / 管理者以为你知道,其实你毛都不知道的职场潜规则(终)

管理者以为你知道,其实你毛都不知道的职场潜规则(终)

古典
古典 / 新精英创始人、生涯规划师   2015/12/10
阅读14774

写给职场小白的第十篇:职业中,什么是不变的?

 

第十篇:职业中,什么是不变的?

 

昨天和同事聊到要写毛都不知道的最后一集,如何收尾?同事说,你写到了那么多不要做的事情,那么什么是要做的事情?什么东西是不变的?

我想职业中、组织中,的确有很多不变的东西。虽然所谓互联网时代、小怪兽来袭、国际化、经济快速增长、政策、热门话题……这些事情天天都在变,但是的确隐隐约约有一些不变的东西。这东西已经超越了一般管理者的思考,属于大部分管理者也隐隐约约感到但是却毛都不知道的系列,放到这个系列的结尾,也算是个升华吧。

什么是不变的?我想那就是对于组织乃至世界来说,一个人的价值如何判断的基本原则。既然讨论的是组织的价值判断,个人自我实现、幸福感就在这个领域的另一面,不在讨论之列。而之所以说是一个基本原则,那就是我想不管是在任何的组织,这个原则都是实用的,不仅仅是公司、政府部门还是外企,所以你可以换公司,但是只要你还在工作,这个原则基本不变。

这个原则可以被概括为一个公式:价值 = 可交付结果价值 X 次数 X 时间长度

交付结果价值:用你的能力和资源产生的可交付的结果,这结果带给需要的人的价值。

次数:这种交换价值发生的次数。

时间长度:你能与这个人保持这种交换关系的信心。往往取决于前面两项产生的别人对于你的判断,也是你的信用。

这么虚,还是举个例子吧。

从第一个可交付结果价值来说。

假如你喜欢电影,也希望在业内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从哪些方面可以着手呢?

第一你需要一个结果。光是哭着喊着说自己到底有多么热爱不算结果;或者天天找人谈心说自己真的真的很想要也不算结果;或者你总是和人说你有一个伟大的创意都不是结果。因为如果连你都没有把伟大的创意记录成文字的动机,有谁会比你投入更多去拍电影?

要知道,态度、想法、心情、状态、承诺要投入这一切全部都不是结果,结果是那个能够“脱离于你,可交换出去”的东西。不需要你拍一个电影,哪怕是一个小样,不需要一个小样,哪怕是一个剧本,不需要剧本,哪怕是一篇剧情描述加上很多照片,都是“结果”。

回到工作来说,比如说我作为培训师——学员当场的体验、评分、感受,这是结果,通过我的表达,学员获得了自己的体验。他们之后评估自己学到的知识、技能、信念的转变而带来生活的不同,这个更加是结果。但是热爱讲课这件想法,不是结果。

销售的结果就是销售额、市场的结果就是关注度,每一个工作都有自己的结果。一般用KPI来表达。

谈到这里,大家也应该理解——借口不是结果“我特别想做好不过……”“因为……所以我……”也不是结果。

结果说明白了,什么是可交付呢?

可交付的意思就是这个结果在离开你的时候已经是个完成品,而不需要你的下家继续工作才能做好。

比如说你提交一个文档,这个文档一定是你的同事拿来发布、或者给其他人用的。这个时候,这个文档是否是可交付的完成品?

有的文档看完以后各种错误,想找你一看时间紧急,还是算了吧,自己改。下次不找你了。

我心里把结果的评价分为6等。不知道你能做到哪一等。需要自己改——需要找你继续改——勉强能用——合格——很好——惊喜。

在工作的前期,第一第二档还有培养的余地,如果都上手半年,好歹要达到合格啦。否则你的内部客户(同事或者领导)会迅速想清楚——不如自己做。

关于可交付,你要想清楚的一点是——别人拿着你的结果也不完全是尽头,他还要通过你的结果,完成更大的结果,最后获得价值。所以不妨考虑对方用这个结果来干什么。根据那个要求来要求自己,而不是根据自己觉得“我努力了”的要求来交付。

广义来说,职场也就是一个商场。你给出你的结果,而组织回报给你收益。

所以你要明白,和做手机一样,做终端的利润最高,其次是组装者,再其次是硬件生产商。一旦做终端的人认为你提交的结果并非可交付,他就会自己做(比如自己开厂)或者找别的下家做(换个承包商)。

而一旦产出结果的人总能提交更好的可交付东西,他们就可以直接面对客户,比如说PC机虽然利润不高,但是英特尔和微软几乎占据了百人之八十的行业收益,而且他们敢于把自己的logo贴到其他厂商的机器上。

一句话,在整个产品链条,公司生态中,谁的结果最可交付、让人尖叫,资源和收益都会迅速的集中到他那里。关键在于你要思考你的工作链条的终端是谁。你的结果,最终要交付到他那里去的。

举一个例子:最近传统媒体都是泰坦尼克,缓慢沉没中。但是你有没有注意,以前的传统媒体都是一两个牛人,然后其他90%的人都靠他们吃饭。等到互联网来袭,牛人并没有失业,反而越跳越好。你看从央视出来的罗振宇,崔永元同学。而痛哭的都是当年靠体制吃饭的人——未来体制还会逐渐痛哭一大群人,诸君请等待。

为什么呢?这两群人的可交付标准不一样,一群关注的是如何让观众喜欢(终端客户),产生自己的行业价值。一群关注的是如何让领导喜欢(链条客户),这种方式当然有无数,帮领导挡酒都比做好个片子强。这样一来,前后两个人的价值逐渐就拉开了。

所以可交付的对象,是你的交换链条的终端客户。让你终端客户尖叫,你就牛逼了。你的领导同事不理你都不行。

讲完了可交付的结果价值。次数就很好理解。就是你产出结果的数目。

有些人比如艺术家,一次性产出一个大活,但是也不知道是不是可交付。有些人运气好,正好走的离时代不太远,而时代又赶上了他,所以就发达了。比如说毕加索。有些人则有结果却没有人肯收,就活得比较惨,比如说大部分艺术家。这是一个极端。

另一个极端则是比如说工人,他们的结果是搬运东西。结果很好交付,也一定有价值,次数也非常多。但是单个价值不高,所以收益不高,但是非常稳定。

在一个人资源有限情况下,他交付的结果有两个极端:要么让人尖叫,但是次数很少,憋大招。要么每次都及格,次数很多。从个体能力来看,这两种都需要花同样的资源。在稳定而收益不高和不稳定但是有可能很好或很坏之间。

到底有没有最好的“蜜糖点”呢?

在我看来,就是精益策略,也就是“小步快跑,每次尖叫”策略。小步快跑就是强调“最小可交付“,但是最小可交付最好是“最小可交付的尖叫结果”。

如何达到?举一个例子。

比如说新精英市场部做完了一个活动,准备做个总结。

这个时候需要思考的问题有3个:

1. 这个总结给谁看?谁是终端客户?

2. 可交付结果是什么?

3. 如何让他们尖叫?

1. 仔细思考一下,发现“总结”这个词语本身就有问题,总结是给自己看,结果是学到东西。

而活动的记录不是为了放在官网发霉,而是为了做二次传播,让没有来的人可以看到,更为了下一次我们要做活动的时候,大家对于新的活动有好的期待——可以说,这是一个为了彰显新精英品牌,以及为下一个互动预热的宣传文案。

如果再多思考一步——为什么大家要看新精英品牌的东西?以及为什么下一次活动大家还爱来?这就慢慢触及到了终端价值。

理由也很简单,新精英的活动是一种保证和筛选机制——新精英的活动应该是有趣的,人是温暖的,而且质量是有保证的。这个对于参加活动的人,有好处。而下一次活动为什么要来?因为这一次活动实在做得太好,有各种土豪发化妆品手机乐器茶具,不来就亏了。

这样一来,“总结”该怎么写就很清晰了。

2. 可交付的结果是什么?

当然有很多,可以是一个PPT、一个视频、一个网页、一条微信文章等等。

但是!

如果是PPT却看不到下一次活动的方式,或者从上面找不到你的发布渠道,不可交付。

如果是视频却没有表达出来意思,或者太长根本看不下去去,不可交付。

如果是网页却各种地方有错别字、缺LOGO、格式不对、图片太大或者太小,不可交付。

如果是微信却没有根据网络语言习惯写出别人想要转发的内容,不可交付。

这些都不太可交付——都需要继续再加工。

如果一旦不可交付,你的上级就需要做大量的工作来修改到他可以交付为止——你的价值就跑到他那里去了。

比如你买了一个68块钱的三刀片电动剃须刀,京东一天之内送到。你可能要唏嘘——厂家太苦了,刨去成本估计收益只有几块钱,但是背着生产线的压力,不能不做。因为剃须刀的交付最核心环节就是用到客户手上这一步,京东帮你完成了交付,所以价值都跑到京东上去了。

所以在动手之前,务必思考的是——这个东西的终端价值是什么?如何让其达到可以直接交付的程度?毕竟在脱离了生存的工作阶段,最重要的红利是你的能力、眼力和经验。

3. 如何让大家尖叫?

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知识?——“心理账户”。也就是说,你的形式决定了你的结果会被放到哪一个地方,和谁比。

比如说你有800元准备送一个礼物给你刚工作的朋友。你会送什么?

如果送个西服,你就二逼了,这只能买最糟糕的西服。如果送个领带,你几乎可以买到最好的领带。但是这么好的牌子,估计人家直接放入“礼品”的阶段,也不会真的用。而且礼品800元也不算好。

也许这个时候,我就会考虑送一个不错的背包,大概600多,然后再加一个很精美的牛皮封工作手册100,顶天了。这两个东西就属于会真的有用的“高档品”。如果花点心思,提前知道对方的笔记本电脑大小,喜欢的牌子、颜色和款式就太好了。

800元,可以在心理账户上属于“背包”里面创造尖叫,但是在“礼品”或者“西装”序列里毛感觉都没有。如果你直接送他800块钱,他说不定还会认为“你侮辱我清白如壁的人格”

回到市场部发总结这个事情上来说。同样2小时,也许一篇“好文字+认真摄影的图片”能够在“会员活动”序列获得尖叫。但是一个“PPT”则相对来说难很多,因为你要和各种PPT比。而一个“视频”,不管你怎么剪辑,放在优酷里面,都属于极其一般。

所以如何创造最小的可交付的尖叫结果? 就是懂得根据自己的资源,关键在于两个“缩”,不断的“搜索“到自己最有资源的领域。同时不断的“收缩”战线,一直到自己的资源能够产生尖叫为止。

好了,今天先写到这里。看明白的人,估计可以在中短期获得巨大的价值。但是正如所有的领域的高手都是时间的函数一样,怎么让自己持续持久的获胜?

为什么有些人人走茶凉,而有些人不管在什么公司,哪个领域都有人愿意与他合作?

为什么有些人一次成事后会越做越大,有些人则越来越走衰。

我决定写个番外篇——如何产生“终生价值”。下次见。

——————————

著名生涯规划师古典老师亲授网络课程《成为职场MVP》,随看随学

数十位职场导师全程答疑解惑

帮你找准职业方向,打造核心竞争力

了解课程详情:【点击查看

古典

相关文章

个人发展
古典:人生下半场,应对职场危机的 6 个策略亲爱的纠结癌病友,你人生遇到的纠结事,这4个方法都有解你的成长,注定与痛苦为伴带着美好世界的心去面对客观的职场,你准备好了吗?你之所以羡慕身边的人,是因为你不知道这些大学生如何做职业选择和职业规划?

在线咨询

微信咨询

拨打电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