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logo
课程与服务 文章 测评 活动
首页 / 最新文章 / 想“兼职”,想好三个问题再出发

想“兼职”,想好三个问题再出发

王晶
王晶   2016/07/01
阅读11311

今天在生涯TALK群里讨论的命题话题是关于“兼职”,不由想起现在很流行的一个词“斜杠青年”,和它仿佛有点异曲同工之妙。

    今天在生涯TALK群里讨论的命题话题是关于“兼职”,不由想起现在很流行的一个词“斜杠青年”,和它仿佛有点异曲同工之妙。“兼职”这个词好像很熟悉,其实又似乎很陌生。熟悉,是看见了太多身边大学生的兼职打工、勤工俭学;也听到不少职场人士因为有一技之长做着一些下班后的工作,以换取多一份的收入或是快乐;陌生,却因时代如儿时孩子手中抽动的高速运转的陀螺,哪天你一不留意,转着转着,突然发现身边常用词语也变了,喜欢玩的东西也改了,主流东西也不同了,人们想的在意的似乎也不一样了。于是乎,兼职这个概念也有了不太一样的行动诠释。但“兼职”真的是想做就做,随时可做的吗? 不一定。
    想“兼职”,先想好三个问题再出发:想不想,为什么,能不能。
    一、想不想
    问自己,分目标。
    安静时,问问自己,兼职是真想还是只是看着别人都干着心里痒痒,只是心里痒痒就淡定点,找个“不求人”挠痒棒挠挠就好。若内心有个声音持续一段时间里不间断地时不时跳出来拉扯着你:“主人,别闲着,再做点什么,再兼职干点什么”,那就问问自己:兼职对你而言,是兴趣导向还是能力使然?目标不同,出发点不同,带来的过程体验和价值回馈也自然不同。
    二、为什么
    分类找渠道,要价值。
    第一种,兴趣导向。可以在业余时间空间里来做,内容与本职工作相关或是完全全新领域皆可,以是否兑换到内心愉悦感为主要评价标准。这时就不一定要为难自己,纠结于做的是不是可以带来额外经济收入为主要标准。
    第二种,能力使然。可以在工作中通过角色切换或切换链接挑战性内容来做,也可以通过业余找份兼职工作来实现,能力使然的兼职需要以能兑换价值为标准,或是经济上的,职业发展上的或是精神层面的价值回馈皆可,这全由你自己来界定。
    第三种,既有兴趣,又具备相匹配能力驱使的兼职。这当然是更棒的体验。它可以出现在工作里,可以出现在生活角色里,也可以出现在你其它业余时间里。
    三、能不能
    三个小标准助你判断能不能兼职。
    1、主副业不矛盾。
    相互尊重,常揣责任心。尊重,一定是你的努力首先匹配了规则体系组织体系的期待和要求。无论主业是什么,工作内兼职挑战不同的新的工作角色或是内容版块,或是工作外兼职额外做些什么,前提一定是你的行为符合你目前所处的生涯阶段核心任务,同时你的的主业已经很好地完成,能匹配规则体系内对你的期待,即组织对你的期待或要求。主副业不矛盾,不以牺牲主业为代价。
    2、时间可平衡。
    无论是出于兴趣还是能力,时间上有清晰的分析,满足组织、家庭、个人发展对你的时间期待或是要求,才有可能换来更自由完满的兼职可能性。
    3、状态不慌乱。
    做着兼职,同时在这个状态下自己多角色还能自如从容地切换,这大抵是每个人心中的美好愿景。兼职,不可避免地意味着在原本已经多重身份上又增加了自己新的角色扮演。如果兼职,是以自己慌乱冲跑于本职工作角色,兼职的工作角色,家庭角色等多场景中的状态为代价时,这份兼职大概也是不能坚持多久的,自然更不可能带来好的价值回馈或是内心感受。这样的兼职,不做也罢;这样的斜杠青年,不当也罢。
    简而言之,“兼职”是一种现有状态的平面扩展或是深度精进。要不要兼职,先静一静,对自己做好“兼职三问”。
    最后,再进一步问问看,那何又为“优雅兼职”呢?我想那应该就是问完三问后,自己目标出发点明晰,能分清类别找对场合要价值,带着三个判断助你顺利开启“兼职”模式,价值回馈符合你的内心需要和所处生涯阶段吧。

相关文章

学员故事
王任映:5年前初登生涯讲台,我也为“职业履历”犯过愁摆脱“频繁换工作”的死循环,我用了10年48岁,我卖掉经营17年的公司,14个月完成职业转型优秀的人都是相似的,平庸的人各有各的平庸如果给你很多时间,为什么你还玩得如此焦虑?换了9份工作才找到方向,过来人给你的一点建议

在线咨询

微信咨询

拨打电话

返回顶部